返回首页

外国童谣《放鞭炮》的歌词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7-26 02:13   点击: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外国童谣《放鞭炮》的歌词

满意回答

歌曲名:放鞭炮

歌手:佚名

四季里 收成好

转眼又是新年到

新年到 丰收的新年多热闹

大街小巷放鞭炮

舞龙灯踩高跷

迎财神接元宝

家家户户乐逍遥

乐 逍 遥

四季里收成好

转眼又是新年到

新年到 丰收的新年多热闹

大街和小巷放鞭炮

舞龙灯 踩高跷

迎财神 接元宝

家家户户乐逍遥

过新年 人人笑

见面说声新年好

新年好

快乐的新年多热闹

无论 男和女 老和少

穿新衣 带新帽

大家乐 乐陶陶

家家户户乐逍遥

过新年 人人笑

见面说声新年好

新年好 快乐的新年多热闹

无论男女和老少

穿新衣 带新帽

大家乐 乐陶陶

大家欢迎新年到

二、童年趣事放鞭炮400

一川清流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皖北的一个千年古镇度过的。回想起四十多年前过春节时的情景,真的感到那时过年特别有意义,年味特别浓,真可谓其乐也融融。所以至今人们在遇到喜事时,总是拿“咋像过年一样高兴”这句话来形容那种特别的喜悦心情。 过去最盼望过年的,对年又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因为一到过年,孩子们得到的实惠最大,不仅可以添上一身新衣服,去去一年来的馋虫,而且还能得到少则几毛钱,多则几块钱的“压岁钱”。而那时我感到最为温馨亲切的,就是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记得当时最时髦的春联就是“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背得烂熟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那首《元日》。因为在这声声鞭炮里,标志着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第一声鞭炮,一般是从祭灶开始。而祭灶的时间也是很有讲究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不成文的说法:“君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贼祭六”。所以老百姓祭灶都是腊月二十四,打扫灶台,放挂小鞭,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从来没有听说谁家在腊月二十五,或者腊月二十六放鞭炮祭灶的,因为那是老百姓最忌讳的。 第二声鞭炮,就是大年三十中午前后贴春联,家乡通常叫贴“门神对子”。一般是只要贴上了春联,放挂鞭炮,就公开告知人们这样两个信息:第一,这家已经作好了所有过年的准备;第二,不管是谁欠谁的债,只能等到过年后再说了,如果这时候有谁提出要债,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孙子,不讲究,是想要“压岁钱”的,会被别人觉得你不仗义,让人看不起。 真正鞭炮高潮的到来,是从除夕“守岁”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一上午才告基本结束。不管谁家,日子是穷是富,都要买挂鞭炮放放,祈望祛除妖邪、迎来好运。一般家庭都要买上三、五百响,而买一万响的家庭也不少,能燃放将近10来分钟。所以整个除夕之夜,家乡完全被绵延不绝的鞭炮声所淹没,人们都陶醉在这个令人激动和怀念的世界里。 过去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如今年年费了老鼻子劲的“春晚”,所以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鞭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重要的娱乐载体,也是相互之间沟通联系和加深友谊的纽带,不管是谁家,也不管平时认识不认识、来往不来往,只要鞭炮一放,成群的小朋友便飞也似循着鞭炮声一涌而入,鞭炮声就是主人邀请的集结号,谁家的鞭炮放的时间长,谁家来的小朋友就越多,主人家也就越高兴,这对于小朋友来说,一则是烘托了热闹气氛,二则是还能拾到没有爆炸的“瞎炮”,待到初一上午再相互炫耀谁拾的数量多,谁拾的“雷子”大,因而有的小朋友忙得整夜都不睡觉,乐此不疲,收获颇多。 拾鞭炮也是有一定危险的,需要胆量,更需要经验。而那时的小朋友各自都有拾鞭炮的“绝技”:有的小朋友能在瞬间将掉在地上炮捻子正在“呲呲”的鞭炮用脚迅速踩灭,尔后再单独燃放;有的小朋友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的“马虎帽”,能够冒着“弹雨”般的爆竹在第一现场大显身手;有的小朋友索性将“马篮子”(竹子编的一种菜篮)套在头上,俨然像副头盔,将自己结结实实地保护起来…… 时光虽然不能倒流,但一幕幕幸福的往事永远留在心中。几十年一晃过去了,可是孩提时代过年时拾鞭炮那种童贞乐趣,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令我终身难忘。我觉得,这也正是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个传统节日独具的魅力之所在。

三、放鞭炮的传说300字作文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穿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