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人?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2-09-27 22:08   点击:287  编辑:师阅   手机版

杨开慧、江姐、赵一曼、刘胡兰、凡是为革命牺牲了的女人都优秀,自己老死的不算!

正所谓女人撑起半边天,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很多伟大而杰出的女性:

1、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3、文成公主: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最后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4、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5、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除了她们,还有很多很多。

苻坚对亡国君臣非常厚道,为何结局如此凄惨?对此你怎么看?

是个好人,不是个好皇帝,更不是个好政治家

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政治家最大的责任是保证自己所属利益集团的生存发展,待人接物都要符合本集团利益最大化,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抉择,选出最优解。而不能以个人感情左右正确思维,这就是所谓的不能因私废公。是故曹操有丧子之痛,仍纳张绣之降。汉高有白登之围,仍遣女和亲。

慕容垂为一代雄杰,必不肯久为人下,穷困来投,苻坚不愿杀之,是为妇人之仁。继而用之,更是错上加错。故其淝水之败后,慕容垂乘势而起,复燕旧土,关东非秦所有。

姚苌狡诈有余,雄才不足,敌国之俘,一介小人,本难以成事,苻坚无识人之明,对其赏遇甚厚,后姚苌乘秦之弊据有关中,致使苻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足为后世戒。

前秦苻坚哪个民族?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国 籍 前秦

民 族 氐族

出生地 略阳临渭

出生日期 338年

逝世日期 385年10月16日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北府兵固然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东晋国防力量的中坚;可席卷群雄群族、一统北方大地的前秦军也肯定不是吃素的羸弱之师。八万北府兵能够一举战胜近百万秦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是内、外因相谐的必然结果。下面姑且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一下晋胜秦败的关键所在。

一、内因——东晋方面

1、自373年东晋最有才干作为的野心家桓温病逝、贤相谢安执政的十年间,谢安采取“镇之以和静”的策略,平衡各世家大族之间的势力,力求上层和谐稳定。而桓氏领军人物桓冲(桓温弟)亦有大局观,与谢安同心协力保护帝室,故而东晋朝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睦气象。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振,将相和、士族和,这是东晋取得淝水之战完胜的关键因素。

2、强敌入侵,华夏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东晋上下爆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义愤。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这是获胜的主观因素。

3、先声夺人,挫敌锐气、士气。名将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大破前秦军于洛涧,大挫敌威,从心理上震慑了敌方。雄武英迈的前秦天王苻坚果然震惊,顿生“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畏惧心理。

4、“内奸”立功,助破秦军。原晋梁州刺史朱序兵败被俘降秦,属于身在秦营心在晋的“阴阳人”。战前,苻坚命朱序前往晋营劝降。他借机建议北府兵主将谢玄速击前秦军;战时,他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搅乱军心,直接导致秦军崩溃。

二、外因——前秦方面

1、天王建功立业心切,操之过急。雄心勃勃的前秦天王苻坚虽然统一了北中国,但他并不满足这种“小统一”,其政治理想是完成“大一统”的千秋伟业。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苻坚陶醉于帝国强大的表象,忽视了前秦尚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必然条件,忘却名相王猛“愿不以晋为图”的临终告诫,贸然倾举国之力发动侵略战争。忽视国情,不明敌情,轻启战端,是前秦失败的前因。

2、前秦貌似强大,实则隐患多多。前秦征服北方各国各族不假,但人心可不是容易征服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融合,才能凝为一体。况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亡国破家的外族人并不大会为“我”所用,惧战厌战是必然的现象。更要命的是慕容垂、姚苌以及朱序这些韬光养晦的降将,尽管仁慈厚道、宽宏大度的苻坚待之甚厚,委以重任;他们却恩将仇报各怀鬼胎,蛰伏隐忍待机而动,一遇时机便会蠢蠢欲动,暗中使坏(慕容垂鼓动苻坚伐晋),背后拆台(朱序暗通东晋、阵后捣乱),乱中取利,实为前秦最大之隐患。军队成分复杂、士兵厌战、降将捣鬼,故前秦强大是假象。其军队庞杂肥大,属于“虚胖”,而非精壮强大,说它是“纸老虎”应该不算过分。这是前秦失败的主因。

3、战术不明,指挥不力。作战,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无明确的作战方针,只是以众欺寡,恃“强”凌“弱”,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对手,实为不智失策。部队庞杂而松散,却乏强有力的指挥,故而有人一捣乱,本就厌战的士兵便一窝蜂地溃散,前军统帅苻融(苻坚小弟)根本就约束控制不住退潮般的乱军,反被溃军撞下战马践踏而死。兵力绝对占优的前秦,就这样稀里糊涂又无可奈何地惨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被烫坏了口舌伤了肠胃。淝水之战前秦一溃千里,国势骤衰。墙倒众人推,鲜卑慕容垂、羌人姚苌等枭雄纷纷趁势而起,举兵反秦建国。385年八月,后秦万年秦王姚苌擒杀苻坚;394年,姚苌灭前秦。这就是急于求成的大秦天王苻坚的人生悲剧,也是氐人前秦的悲剧。

苻坚兴师伐晋之日,正是东晋气象最好最盛之时。如果苻坚能先治内以固本,蓄势以图强,待时机成熟(此战后才一两年,桓冲、谢安便相继故去,东晋逐渐失去和谐,开始走衰)再大举南征,说不定真能一统南北、建不世之丰功伟业。

我们从军队的士气,质量,实战表现和大小军团的使用优缺点来论述。

第一,军队士气。如果是三十年前的传统教育,我们会说这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反正义。哈哈哈。但是魏晋时期,确实存在胡族入侵中原,汉族偏安东南,民族与文化生死存亡的问题。北府兵是由北方难民聚集在江淮一带为主体构成的,其抵抗北方入侵,保卫家国的士气和斗志比起北方少数民族以扩大地盘,劫掠财物为目的的军队来说,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军队质量。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在江淮中间地带反复争夺。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北方逃亡过来的难民。连年征战使得他们民风彪悍,斗志顽强。从这里征募的北府兵,都有同乡宗族的联系,战斗力强悍,具有职业军队的特征和素质。而前秦以氐族为主力,各征服少数民族和北方汉族武装为辅的联军,在团结和训练上,肯定差的远。

第三,实战表现。首先八万对一百万,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战场上对决的。所谓的百万大军,包括了大量后勤部队,史书上也说前方部队都接战了,后面晚出发的刚离开防地。所以,淝水之战正面对决的秦晋兵力对比,最多三比一。那北府兵战斗力强,首战获胜,降将朱序又反正叛秦,制造谣言。战术上又秦军又自己后退,让北府兵过河背水一战,终于导致战场溃败,一败涂地。前秦辛苦建立的征服帝国,内里基础不稳,随即在各民族的反叛中崩溃了。

第四,说说冷兵器时代大小军团的优劣。人数多自然是力量大。但是对指挥,交通,通讯,后勤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基本上不大可能把十几万以上的军队同时投入一个战场。如果真的投入了,必须经过充分的训练。比如罗马军团。不然,一旦阵型散乱,尤其是撤退或者逃跑,主将根本无法控制局面,人再多也不行。所以北府兵虽然看着人少,但是素质精良,训练充分。在一次战役中以少胜多并不稀奇。

当然。如果前秦是一个组织和动员非常充分的国家,一战失利可以再战,那凭借整体优势,还是能在战争中战胜东晋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