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不是一个单一角色人物,而是一个多面体。
越是欣赏什么人,或许就是向往成为什么人。记得蒋勋在讲红楼梦时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美国的课堂上,问大家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喜欢王熙凤,原因在于她的独立,自强和超棒的管理能力,你看,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就会影响人们的选择。
听过了关于王熙凤“机关算尽”的评价,很多人就会将这个标签牢牢的粘在凤姐的身上,但在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扁平的,相反,都是很鲜活,很立体的。如果你把王熙凤看作是“机关算尽”的一个人,那她就和母夜叉没有一点的区别,这样的扁平人物在书中一点也不可爱,而曹公也不会说去单纯的塑造这样令人讨厌的人出来,令人讨厌的有贾雨村,有贾赦就够了,而在贾府中的女孩子,则是各有各的好处。
说不定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怀疑自己:我可能遇到一个假的王熙凤。
其实,跳出王熙凤的精明,你会发现她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可爱的戏精。
场景一 黛玉进贾府
这一场是喜忧参半的戏,也让我们见识到王熙凤在笑与泪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贾母和家里的诸位女眷都在很安静的与黛玉拉着家常,是很静的场景,突然飘来一句伴随着爽朗笑声的话: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没到,笑声先到,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就很有画面感。然后到了黛玉面前就是夸奖一番,说长得很像老太太,像是嫡系的孙女,可惜命苦,母亲早亡,说着眼泪珠儿就要往下掉,而一听说贾母刚哭完,不要再让老太太伤心的话,立马眼泪收住,这个能力很厉害,转成笑脸盈盈,如果《红楼梦》中有一个孙猴儿的角色,那就是王熙凤无疑了,百变王熙凤。这是她的性格,也是从小在大家族中的生存之道,大家族里的尔虞我诈,真真假假,逼迫着你掩饰自己的内心,将别人想看的姿态呈现出来,做到极致,就是王熙凤。
场景二 秦可卿情缘
若说在《红楼梦》中不掺合过多的利益关系,王熙凤单纯对一个人好的层面来讲,一个是平儿,另一个就是秦可卿了。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这本书中,凤姐眼泪流的最多的场景不多,一个是贾琏娶了尤二姐之后,凤姐在贾珍的夫人怀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像个耍猴的一般,哭了一番,其实是吃醋显示出她的酸,这个我们后面讲;第二个令人心动的场景就是她与秦可卿的交流中,她与秦可卿走的很近,在秦可卿在世的时候,生病期间,虽然是同龄人,但是身为婶婶,王熙凤是长辈,但她每次来宁国府都要陪着秦可卿坐一会,平日里还会时不时的派下人来看她,最后秦可卿走的时候,唯一托梦的人就是王熙凤,为什么?一方面因为她管家,另一方面就是秦可卿对她的认可和赏识,她和熙凤很投缘,而熙凤也很喜欢秦可卿这个人,所以在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为数不多的王熙凤柔情的一面。
场景三 凤姐生日风云再起
凤姐过生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画面。可以讲曹公描述《红楼梦》每一个场景,都很有画面感,就像一帧一帧电影一般,让你看到每一个画面都是故事感十足。凤姐过生日,主角就是凤姐本人,贾母偏爱凤姐,因而想借助这样的机会,让大家都孝敬王凤姐一番,于是贾府上下都拿出份子钱来给凤姐过生日,其中有很小的细节,就是凤姐甚至连赵姨娘和周姨娘这样小人物的钱都惦记着,由此被尤氏说了一通,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细节看到熙凤的贪财。但这个场景的布置高潮在后面,那就是贾琏这个爱偷腥的人,在熙凤过生日的时候趁她不注意,偷了鲍二家的腥,还很不巧的让凤姐逮了个正着,凤姐很是气愤,大闹了一通,这不是凤姐第一次因为贾琏的事情泼醋,但是却是第一次大张旗鼓的描述出来。其实我们从书中知道,贾琏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只不过有点惧内,所以一直在偷偷摸摸的进行,这次让熙凤逮住了,那还得了,本身有些喝醉的熙凤借着三分醉意,七分酒气,就大肆的喧闹了起来,甚至还把气洒在了平儿身上,平儿平白无故的挨了巴掌,很是委屈。
但是她又是很有分寸的在闹,在大家没在场的时候,熙凤是肆无忌惮的在贾琏面前大吵大闹,大显悍妇本色,但是等到尤氏到了之后,她便敛声屏气的呆在一旁,因为在儒家的礼法体系中,你不允许丈夫三妻四妾就是不和礼数的。所以靠酒壮胆的贾琏因为此事拉不下脸来,反而拿着剑去杀凤姐,凤姐躲在了赶到的贾母身后,让贾母来对这事情做评判,这就是王熙凤,如果她是一个法官的话,会很容易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并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原来撒泼大闹,现在安安静静的扮演者受害者,因为她知道,如果再闹下去,她就没理,就像贾母说的:男人猫儿似的偷腥的事情很正常。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熙凤很懂的这个规矩,所以安静下来等贾母做评判。这就是王熙凤的厉害之处,她知道怎么做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
还有不让自己信任的人受委屈。平儿是这件事情的受害者,不但无辜受到熙凤的巴掌,还遭受了贾琏的打骂,有点像钻进风箱的老鼠,两面受气。
等事情过后,熙凤认识到误会了平儿,错打了平儿,于是给平儿赔礼道歉,这很不容易的,主子给仆人道歉,这就是熙凤的可爱之处,她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人,全书中无理取闹的只有一个,就是薛蟠最后娶的老婆夏金桂,我们将夏金桂和熙凤相比一下,就知道熙凤的人情所在,她内心有欣赏和疼惜的人,她知道她在贾府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平儿无怨无悔的支持,平儿随着熙凤嫁过来,做侍妾,其实蛮不容易,这一点凤姐很懂,因此才有了主仆之间的惺惺相惜。这一节,是为了后来尤二姐的事情做铺垫,从而将王熙凤的心机和泼辣狠毒进行到极致。在这一回中,因为这样一闹,鲍二家的很没有了脸面,吊颈死了。结局有点像后来尤二姐因凤姐吃醋而吞金自杀的场景,虽然根由在贾琏身上,但大家好似把目光都放在熙凤的身上,强调她的狠毒与泼辣。
场景四 对付尤二姐,换着花样哭
我个人觉得熙凤描述最鲜活的一个场景就是,在处理贾琏和尤二姐这件事儿上,我们可以看看熙凤的反应,王熙凤醋意大发大闹宁国府,将哭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哭的带着几分喜剧性: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又哭起祖宗爹妈来,又要寻思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十足一个演技实力派,把贾蓉母子俩唬的一塌糊涂后才算罢休。
很立体的一个画面。
为什么找尤氏哭,因为贾琏说找的尤二姐,是尤氏同父异母的妹妹,所以找她讨说法,这样的哭,着实唬住了尤氏,但也是因为尤氏的无所作为,促使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由此可见,王熙凤有很多面,十足的一个从上到下都是戏的人,完全不能单纯说王熙凤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人,她是《红楼梦》中所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之一。
所以如果单纯看到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就是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人物了。
最近又对王熙凤进行深入的思考了一下,也写在这里。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描写的最为鲜活的一个人物,也是个人认为塑造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
若说毒辣、泼辣、好吃醋,精明、能干、善治家,都只是她生命的一面,《红楼梦》读的次数越多,越发觉得王熙凤的不简单,是一个生错了年代的当代职场女精英形象,有读者称呼她所作所为是罪有应得,而我却觉得她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有人说,她目无王法,草菅人命,有意无意毒害了数条人命;有人说,她曲意逢迎,承欢膝下,假贾母之权威谋一己之私利;有人说,她心中仍旧有温情,深情泪水为卿撒,作为秦可卿关系最好的一个人,她的所有真情泪水,都是为这个隔代人流尽;有人说,她是个绝佳的演员,嬉笑弄骂皆成文章,甚至连说书的大姐都自愧她不如。这也多半是贾母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王熙凤的多面呈现,是大家族治理中所需要的千面人,有时候想,如果贾府没有王熙凤这个人,会成什么样子?荣国府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宁国府?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误读”了王熙凤,或许《红楼梦》中最需要正名的就是王熙凤。
随着现代化观点解读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跳出封建礼教的窠臼,来客观评价王熙凤的性格和行为,将王熙凤放在封建社会大视角下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才发现,王熙凤原来才是最可爱的角色,也是红楼梦中性格极为矛盾,角色自我对立的角色。
一、她是职场的精英,却是情场的困兽。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讲,王熙凤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精英,她管理着荣国府上下二百多号人,相当于当下一个规模中等的家族企业。我们知道,如果是一个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企业还好说一点,而家族企业难就难在错落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也能够感知到其中的点滴,比如贾府有家生子,世代的奴才在贾府当差,其中就需要好好协调与其的关系,再就是贵族人家的嫁娶,都需要有陪嫁丫头的,而王夫人身边的周瑞家的就是陪嫁丫头,这层关系,也为复杂的企业管理增加了几分难度,而王熙凤通过柔情感化、立威威慑等组合拳,将一个家族管理的服服帖帖,可以讲是很成功的管理人员。如果贾母是这个家族的一把手,那么王熙凤就是执行管理人员,也即是当下我们所说的CEO,她是一个成功的CEO。
职场上的成功,说明王熙凤的要强与能力。而情场上的失意,可以讲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大时代下女性的悲剧。
王熙凤很漂亮,人也机灵,会说话,能够把贾母这个老太君哄的整天乐呵呵,可见其修为不一般。但她的人生悲剧就是遇见了贾琏,这个还算有点本事,但在感情上过于花哨的贵族子弟。可以讲,从家族地位上讲,王家和贾府也算旗鼓相当,只不过有时候,王熙凤会从嘴巴上损一下贾府,以此来呈现自己不是高攀。她是一个要强的人,在感情上亦是如此,好强的性格决定她想把自己的东西,统统攥在自己手里,可是感情这个物件,不同寻常,就像拿在手里的沙子一样,你越是攥得紧,越是流失的快。
许是工作过于劳碌的原因, 再加上贾琏好色的本性,让贾琏前后与数位女性发生了关系,甚至还与男性发生关系,以此也呈现当时贵族男性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在感情上的王熙凤就是一个醋坛子,也像一个拍苍蝇的苍蝇拍子,时刻警惕出现在贾琏身边的苍蝇,可是贾琏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腥膻体,怎么可能防得住那一个又一个的苍蝇,所以管得越紧,苍蝇越多,贾琏先后与多姑娘、鲍二家的、尤二姐等三位记录在案的女性发生关系。并且因为鲍二家的,王熙凤和贾琏闹,把事情闹到了老太太哪里,最后不了了之。甚至贾琏把尤二姐娶回家,王熙凤使用手段将其置于死地,很多人都仇恨王熙凤不已,认为她阴险毒辣不容人,因为有一千种方式处理这件事,而不至于把人弄死。这也是诸多人诟病她的地方,如果反身跳到王熙凤的角度,去考量这个问题,或许就好理解的多了。王熙凤此前因为过于忙碌而小产,再加上自己嫁入贾府多年而没有子嗣,只是生下了巧姐,她内心有一种隐隐的危机感,再加上贾琏是好色成性的,随意的许诺,让王熙凤内心很没有安全感,这个时候又引入一个年轻貌美的尤二姐,对王熙凤的刺激,可以说是引发了病态式的报复,从这个角度思考,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才完整,她不是圣人,她要维护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
即便聪明如她,最终却如同困兽一般,在家庭婚姻的情感中斗争,这是王熙凤的一体两面,也是让我们无限唏嘘的地方。
二、人说她冷血无情,她将温情用在值得的人身上。王熙凤是为数不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她的使命是治理好贾府,因为上有王夫人这个姑妈在,她这个小辈人不应丢了份儿,把贾府治理好,也是显示她王家能力的地方,这也是她好强的性格所致。“粉面含春威不露”是对她最恰当的描述,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树立绝对的权威,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国府的状况,在荣国府,是不会出现像焦大骂主子这样的场景的,所以她对手下的手段就是严管,而严管的结果是,仆人们敬畏的不得了,背地里骂她脸酸心硬。这是所有被管理者的心态,相信所有人到了王熙凤的位置,就不得不脸酸心硬,要不然这个家族怎么治理?对仆人们来讲,她是冷血无情的,这一点在她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得到很好地体现,一个仆人迟到,她就严格按照早先立下的规矩,不近情面的处理了事情,从而再没有人去触碰她的底线,但她真的就是绝对的冷面人吗?
绝对不是。如果单纯是这样,王熙凤就不是王熙凤了。我们从王熙凤对待刘姥姥,王熙凤对待贾母,王熙凤对待秦可卿,以及对待众姊妹的方式上看,能够看出她是一个内心柔软却坚强的女子。
贵族里的大家规范,教育她不至于嫌贫爱富。虽然对待来打秋风的刘姥姥,她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出于礼貌与情理,她还是伸手帮助了刘姥姥;第二次更是大方,赠予刘姥姥更多的东西。有的人讲,这是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怜悯,是富人对穷苦人发自内心的怜悯,但一个人如果有了悲悯之心,就能够说明这个人内心的善良。虽然因为年轻,王熙凤的处事原则还不太成熟,她会第一反应去打脸撞了老太太轿子的小道士,也会因为情感的事情滚落在尤夫人怀里抹眼泪,但她平常对人的态度是有分寸,有情感的。
众姊妹有有什么需求,就直接找凤姐,不仅仅因为她管家,主要还是她能够和大家玩得到一块去。秦可卿最为知心的人,是她,以至于最终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要和王熙凤说上几句体己话,让王熙凤流下了为数不多的泪水。向来只对贾母敬畏的下人,是无法给老太太带来欢乐的,而只有她敢于摸老虎屁股,撩拨猫儿的胡须,天天逗得贾母喜笑颜开,从而获得贾母的认可和疼惜,这是王熙凤的情商高明之处,也是她内心温情的完美呈现。
所以当读者一次次把贾瑞的死归结到王熙凤头上,把尤二姐的死也归结到王熙凤头上,把张华父子的死,也归结到王熙凤头上,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王熙凤把冷血用在了不利于自己的人身上,把热情都用在了自己欢喜的人身上,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或许对王熙凤有开放的认识。
三、人说她贪财弄权,不想她是支撑贾府的柱子。人都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读者常常陷入贾府富贵的温柔乡里无法自拔。实际上,加入经过四代的繁华,到了王熙凤管家的时候,已经走到了末路。经过王熙凤的讲解,我们知道,此时的贾府已经入不敷出。尤其是到了探春协理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在认可探春的管理才能时,将贾府的实情和现状说了出来,同时通过平儿之口,说明贾府上下仆人的难治理。第五十五的回目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也就是说,贾府这些仆人丫鬟婆子都不是好相与的,看到探春是一个庶出的丫头,就要欺负一下,结果就有了如下对话:
平儿讲:“你们太闹的不象了.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他尊重,你们就藐视欺负他.果然招他动了大气,不过说他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众人都忙道:“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姨奶奶闹的."平儿也悄悄的说:“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有了事都就赖他.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他五分.你们这会子倒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几句话就把一个家族管理者的处境给显现了出来,由此也可以看到王熙凤治理家族的不容易。再看王熙凤怎么说?
“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虽然这几段话侧面道出王熙凤对探春治家的认可,可从根本上上看,是呈现她治家时的无奈,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扩大受益。所以与其说王熙凤的治理导致了贾府最后被抄家,倒不如说,是王熙凤的苦苦死撑着,让贾府能够体面的支撑那么久远。她苦苦经营的贾府,到最终,因为她精力不济,贾府疏于管理,最终倾颓,正所谓“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看透了王熙凤的精明与乖张,才能看透人世间的无奈和苍凉,相信再读《红楼梦》,就会有别样的感受了。
读一遍《红楼梦》就有一遍收获。
记得人生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就是写关于王熙凤的,那时候上大学二年级,读红楼一知半解,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评论文章,就那么见报了,现在想想,真是草率,因为随着生活履历的增加,对王熙凤的理解更近一层,把最近的思考再po在这里。
一般在初读《红楼梦》时,会被固化的思维控制住——王熙凤是多么的尖酸刻薄,王熙凤是多么的欺软怕硬,王熙凤是多么的克扣下人工资收入等,完全不是一个好人。
她是情场困兽,她是商场失意之人, 她是“红颜祸水”,她是贾府倾颓的负重者。
好多人把贾府衰落归咎在她的身上,在我看来,那其实把商朝灭亡归咎在一个子虚乌有的苏妲己身上一样。
凭良心讲,王熙凤只是贾府荣国府内院里的管理人,换作今天是家族企业里的分公司的执行人,所谓分公司的代理CEO,她导致贾府倾颓,这样的责任太重,她一个人扛不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贾府的衰落不是一下子就被抄家才衰落的,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当大树的叶子慢慢落到剩下几片时,突然一场大风,把最后几片吹落,但这绝不不是导致大树秃掉的根本原因。
而是大背景。
我们是什么时候知道贾府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是一开始就有了,开篇冷子兴说到贾府时,已经提到贾府有一种“下世”的痕迹。下世就是这大树生病了,开始一片片落叶了,只是这棵大树过于茂密,让人看不出它的颓势,所以作者挥挥洒洒写完前六七十章,几乎还都是在讲贾府是如何奢靡生活的。
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贾府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王熙凤使用各种方式,可以说坑蒙拐骗几乎都用上了,放高利贷,偷偷拿贾母的东西等,就是为了维持贾府表面的体面。从秦可卿去世时的殡葬礼仪到元春省亲时贾府大铺张的张罗,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贵族家庭的实力。
全书有两处很有意思的细节,也让我们看到贾府盛与衰的对比。
一处是刘姥姥进贾府与乌进孝送庄稼物件;
一处是秦可卿葬礼与贾母葬礼的对比。
前者都是极盛,而后者显示出贾府已经是很不好的光景。
而很不好的光景,秦可卿在托梦时已经给王熙凤说了。在梦中,秦可卿没有说王熙凤怎样,字里行间会显示,这个大家族经过了几代的繁华,自然走向了衰落,所以王熙凤需要早做打算。
但从分工来看,王熙凤管得是内院,她是只管花钱的,而至于贾府的银子和财政收入是怎么来的,王熙凤只有在捉襟见肘时才会考虑让钱生钱的办法。
身处封建社会,像贾府这样的贵族人家,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是庄园上的土地收入,也就是他家是大地主,每年定时收租,以满足一家人的实际需要。
而乌进孝把庄园收入拉到贾府时,实际上不是交给内院的,而是交给掌家人。
而掌家人,荣国府是贾政,宁国府是贾珍。
所以从钱财的源头来讲,源头枯槁其实就是一个家族衰落的开始,任由王熙凤再怎么折腾,她管不了庄子上的事儿,也就控制不了贾府的财政来源,所以,让王熙凤背这个锅,怕是不妥。
再者,虽然王熙凤有时候说话很不靠谱,有几处说她把贾府的东西拿当铺去换钱,恐怕还是真的,因为谁用钱谁知道,没有钱了,没有人会问从哪里来,反而所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钱,在这里王熙凤需要撑起贾府这诺大贵族家庭的体面,又要去找钱,谈何容易。
从这一点来看,看她可恨的同时,不禁为她可怜起来。
此处分割线—————————————————————————————————————
看到有热心的朋友追更,颇为诧异,这些是在日常阅读过程中随手写来的,有时候的想法与当时的心境很是投合,可以称作是以以文字书写心情了。
《红楼梦》是每一个喜欢它的人阅读一辈子的图书,而它的迷人之处便是每一个立体多面的形象。我所看到的凤姐是我所理解的,在有的读者朋友眼中或许不太认同。就像一句大家都说的很熟悉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我们阅读《红楼梦》的乐趣,也是去触及每一个有趣的个体的过程——她or他的处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时候读久了,就会以一种写作者的心态去探究作者构画这个人物的缘由,我相信作者曹雪芹是喜欢王熙凤的,也是欣赏王熙凤的,欣赏她身上的活力,欣赏她身上的不服输的劲头,欣赏她敢作敢为的的霸气。甚至会把一些个体的错误归结于时代的局限之中。我们从她的一句判词中就可以看出:凡鸟便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你看看,多么高的评价。第一句就一锤定音,王熙凤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是多元到令人惊喜的人。
说说你想看哪方面的王熙凤,我们一起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