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好和平的名言典故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4-29 23:55   点击: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爱好和平的名言典故

1. 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

2.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 韦格蒂乌斯

3. “正确”比“和平”更珍贵。美国第28任总统 托·伍·威尔逊

4. 我们只能用武器来伍兄保卫和平。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5.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6. 没有好战争,也没有坏和平。 中国好声音选手哈林庾澄庆导师队 王韵壹

7.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唐代诗人 杜甫 《昼梦》

8.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唐代诗人 杜甫 《洗兵马》

9. 膏得锊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唐代诗人 杜甫 《蚕答行》

10. 安得普天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会稽》

1.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普坦汉姆

2.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3.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古罗马历史学家 萨卢斯特

4. 不能用和平取得的东模斗西,就用拳头旦橘磨来取。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5. 昨夜的暴风雨用金色的和平为今晨加冕。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6. 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当代诗人 郭小川

7. 和平使人民更加幸福,但也使人变得虚弱。

8.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英国诗人 勃朗宁

9.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德裔瑞士作家 海塞

10.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1、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2、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3、只有胜利者,才能盯悉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5、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6、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7、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8、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9、包括懦夫册和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10、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1、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12、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13、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14、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凯姿乎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5、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6、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7、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有屈原、冯唐、杜甫、陆游、辛弃疾等。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冯唐

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文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悉掘拍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因为冯唐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3、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家境优渥,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睁羡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晚年饱经战乱。大历五年(770年),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散或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郁郁而终。

四、陆游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五、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抱憾而终,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1、李广难封

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2、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3、李白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言诽谤,多次上书说明,都被拒之门外。

4、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数悔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5、蒲松龄做毕圆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松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纯塌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朝诗人王勃《藤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颂拆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举逗”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野答枣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李白,杜甫,苏轼,蒲松龄都是怀才不遇,郁郁而终的

最典型的就是屈原.

-----------------------------------------------------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芹羡靳嫌枣拍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岩空,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是孔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