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母爱成语故事?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4-28 19:27   点击:15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母爱成语故事?

  有关母爱的成语故事1: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是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是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有关母爱的成语故事2:断机教子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有关母爱的成语故事3:成语:画荻教子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还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有关母爱的成语故事4: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的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态度十分严是什么成语?

郑重其事,一丝不苟,郑重其辞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释义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详细释义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示例】: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释义

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详细释义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出处:《儒林外史》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郑重其辞】

[ zhèng zhòng qí cí ]

释义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详细释义

【解释】: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三、《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四字成语分析?

成语:一丝不苟

读音:yī sī bù gǒu

解释: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儒林外史》第四回:“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淹淹一息

拼音 yān yān yī xī

释义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动人心魄

dòng rén xīn pò

[释义]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语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近义] 令人震惊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例句] 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再三再四? 汉语拼音 zài sān zài sì? 成语释义 重复好几次.?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 不可限量

bù kě xiàn liàng

[释义]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语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近义] 前途无量

[例句] 当下吃完了酒,鲍文卿辞了回来,向向知府着实称赞这季少爷好个相貌,将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四、一丝不苟的成语意思是?

意思是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结构为主谓式,多用于书面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中文名

一丝不苟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近义词

一毫不苟、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专心致志、一板一眼。

反义词

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心大意、浮皮潦草

出处

《儒林外史》

成语出处

“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后人从这句话剪裁出“一丝不苟”成为一则成语。

成语寓意

一丝不苟这个故事是讽刺汤奉这个贪官污吏的。而故事中的张静斋做事认真仔细,毫不马虎。这告诫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做什么事都要用心,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做出一定的成绩。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于书面语,含褒义。用于做事,可用“从来”“都”一类副词修饰,可修饰“精神”“作风”等一类名词。

运用示例

现代·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

现代·秦基伟《小平治军一丝不苟》:“邓小平治军严厉是人所共知的,奖罚分明,一丝不苟。”

现代·刘心武《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五、程门立雪的典故50字左右?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尊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扩展资料程门立雪中的人物介绍--杨时

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得到人们赞扬。杨时少时在将乐含云寺读书。十五岁时,在邵武游学出名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下第,补太学生。

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二十四,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中进士后,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以病为由没有赴任,用心讨论理学,著《列子解》。元丰四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后特地投于洛阳有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四十一岁时杨时投于程颢的弟弟程颐门下,到洛阳伊川书院学习。他对理学已有相当造诣;但是,他仍旧虚心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好学。他与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

杨时不负重望,最终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杨时学成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讨论和传播程氏理学。他为了弄清晰张载《西铭》之理,特地写信向程颐请教。他在二程理学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程门立雪的故事50字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尊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程门立雪的故事50字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去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程颐正在屋中小睡。

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即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

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觉门外的杨时已成雪人。

程颐深受感动,尽心尽力教杨时,使得杨时学有所成。

六、小心什么填词语?

小心翼翼: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